你在这些真正的高考试题中犯了错误吗?80%的人错了!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权力太过集中,才导致外戚干政。
【解答】题中“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说明君主主要依靠外戚执政,况且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皇帝的母戚或妻族等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
外戚属于母族或妻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
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注意认识由于致君主年幼或昏庸,大权被身边的人掌握,就出现宦官、外戚或权臣干政现象,实质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必然结果。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商业经济。考查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
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
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宋代的商业经济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宋代商业经济的概括、特点等知识。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解答】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
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
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
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8: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答】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理解。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考点】9S: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考查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
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
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民党抗战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考点】4C: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4D: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制定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A项正确。
B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罗马法的影响,应排除。
故选:A。
【点评】罗马法的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影响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考点】E4:马歇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的影响以及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解答】A.“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而成立的经济联合体。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年4月18日上述6国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标志着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B.马歇尔计划并未促成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二战后西欧各国逐步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D.二战后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的影响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了解,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