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冲刺宝典 2018高考作文题可能会考哪些热点?衢州二中名师考前来点拨!

高考事关重大,自主命题的各省人才济济,苦心经营,时有精彩呈现。我们若能细心揣摩,必能从中得到启发。

全国二卷的命题,阅读六句名句后,谈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全国三卷的命题,是材料作文加副标题限制的作文,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作文。这里隐含着多重意思:一是大标题留空,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二是“我看”或“我的”,暗示文体可以自主选择;

北京卷是命题作文,两题目任选一题,“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题目前面略加提示,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语言文字”类又可两分:其一是热点“关键词”,从中看国家发展状况、民心关注的焦点;其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名句的深入思考、综合理解。

“社会现象”类则比较复杂:既有对人物(如“长辈”)的观察思考,也有对事物(如“车”)的分析研究;既有对社会热点现象(如“24小时书店”)的探讨评述,也有对社会重大事件(如“高考”)的纵览回望。

总体而言,通过富有思辨性、时代性的作文题,更好地选拔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考作文考试的终极目的。上面高考作文题中,对时事世象、思想教化的关注较为明显。比照切磋,相得益彰。

从2004年起,浙江省高考不再使用全国试卷,开始语数外自主命题直到现在。太远的回顾没有价值,我们只追溯前四年作文题。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 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 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根据上面试题,我们发现,浙江卷似乎始终延续独特的风格:不太关注政治,也基本回避时事;偶有接触现实生活的,如2016年的“网上购物”,重心也不在网上购物本身,而是在谈一种理念。

从专业角度理解,这正是近几年提倡的“思辨性”作文。试题内容属于“哲学”“哲理”“文化”“情怀”范畴;和全国卷、北京卷内容上有较大距离,而与邻近的上海卷有几分近似。是高考命题的一股清流,与浙江文化大省的身份相衬。

高考试题的形式与内容,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考虑到总体的稳定,作文形式的延续,沿袭,当是大概率事件;只有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做一些深思。

然而,“文以载道”,是我们的悠久的文化传统;“文章合为事而作”,则是先贤诚挚的呼喊。世易时移,与时俱进,方为正道。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高考的内容自然会随着特殊的政治气候而变化,会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而变化。

近年来,国际上风云变幻,加上唱响主旋律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考生必须直面现实,理性思考,沉着应对。

综上所述,从以上三个维度的考量,内容繁杂,关涉众多,乍一看千头万绪。但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是思接千载,视通天地,包罗万象,纵横不羁。汪老师在此略加梳理,让需要了解的人心中有数。

汪老师给出了回答:“你见过用网捕鱼吗?鱼被捕捉,身陷网中一格;但我们若是只凭这一格网去捕鱼,则永远徒劳无功。”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