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将公布 英语或用会考成绩(全文
法制晚报讯 今年上半年,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将公布。市政协委员、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表示,今年到2016年不会有太大变化。
市政协昨天下午举行了小组讨论,付志峰介绍,中高考和招生改革政策已征求过意见,并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2014年到2016年,原则上这三年不准备做太大调整,即使有变化也是一些微调,因为国家改革方案更多的是涉及2017年到2020年。如果调整,就会使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会受到影响。付志峰强调,一定是微变。并透露,2017年高考改革国家方案已正式出来。
付志峰详细介绍了高考新方案:语文、数学为正式高考科目,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英语用的是会考成绩,另有三门成绩计入。
其中,一门或最多不超两门,是所报大学指定要求的课程,当然还是史、地、政、理、化、生这六门。除此之外,还有一门或最多两门考试科目,由学生自己指定。
考试的这三门最终成绩计入高考,相当于把考试作为学业水平考试,把高中会考变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以一旦实行,考试级别也将变为国家级。付志峰解释说,这一新方案既强调招生学校对科目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兴趣。
“过去高考,语、数、外打包文综、理综,而新改革方案中,英语为社会化考试,虽然也是三门,但改为自由选择,可拆包,可以是物理、化学加历史,也可以是历史、地理、化学。”付志峰透露,对于各科目分值的多少,是否要与教育部改革方案保持一致,目前还在探讨中。
付志峰透露,在探讨过程中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模式与以前的文综、理综没有质的差异,还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成长。
所以这方观点建议,未选的三门课程也应计入高考成绩,不过所占比例少,分值低,避免了偏科。那么是否增加了学业负担,专家们观点也不完全一样。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不分文理科等。文理科是理所当然“分家”,还是“融为一体”?
市政协教育界别有委员表示,改革必然趋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某一次考试。对于高考高招改革中提到的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有可能变成学业水平考试,并将与高校接轨。2017年,考生就可能参加这种新形式的高考,成为不分文理科的第一拨。
郭小凡2000:俗话说得好,样样通样样松。想把每一科都学好,不如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所精的,效果不是更好吗?坚决反对不分文理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上午表示,高考实行不分文理科这一改革,构想是很好的,这么做可避免中学过早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偏差。但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如果离开了后者,而在现有的集中录取框架之下实行,可能会出现两方面问题:
其一,会增加学生负担。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使“教招考一体化”,中学教育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也就学什么。不分文理科后,既考文科科目,也考理科科目,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事实上,我国高考实行文理分科的初衷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
其二,不分文理科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应试教育之下,几乎所有学科的教育都重视知识教育,应试化和功利化较为严重,想要通过增设考试科目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显然不易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熊丙奇表示,这是破解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简单地说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按照这种招考模式,中学根本不必提文理分科或文理不分科,中学不妨实行学分制教学。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喜欢文科的多选文科课程,喜欢理科的多选理科课程。学生在升学时,用统一测试的成绩申请大学,大学在综合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和面试考查的前提下录取学生。这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也让基础教育真正摆脱了应试教育。
由此可见,如果真正实现考试、招生分离,并不用强调不分文理科的问题。更进一步说,高校应努力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如果不在这方面着力,而只是在考试
62laotai:将来的高考可能不分文理科,本人非常赞同。我是数学系毕业,有发言权。如果没有坚实的语文基础,不要说数学的命题理解困难,就连外语的翻译也不会通顺。中学阶段就应该齐步走地学各科,打好基础,将来在哪方面突出地发展,至少不是“先天有缺陷”的,不是“瘸腿”的,肯定有利。
市政协委员、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所谓文理分科,主要为了应对大学“大文”、“大理”的划分。在北京高中课程要求、教育计划要求上,从来没有文理分科的概念。
北京目前还要求“会考”,而且一直做得非常扎实,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九科中,每科都要参加考试,而且都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这些课程都是为老百姓设计的,这也是我们坚持‘会考’的原因。”臧铁军告诉记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文理分科这一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达到国家对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高中教育层面其实不存在文理分科,只是在针对大学考试复习时,才有文理方面的侧重,社会上常将这两个层面的东西搞混。
市政协委员、二十二中物理特级教师季茹表示,对于高考高招改革中提到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有可能变成学业水平考试,并将与高校接轨。拿大学物理系来说,必然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有较高要求,如果物理学得太差,即使到了大学也适应不了。相应的,大学就会出台哪些专业需要哪些学科的成绩达到A档。
教学阶段,学生自主选修,这就要求学生在高一时就明确想学什么。如果学生想学经济,就不必要求物理学科达到A档了,但还要通过最基本的物理水平考试,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而对一个想从事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物理的学业水平考试就不能仅满足B/C档,而且一定要是A。
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对所学科目需达到的等级还要看报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这也更适合大学选拔人才。不分文理科,会考成绩有什么用其实是让学生不以考试为目的,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具体操作细则还在研究中,但具有这方面的意向。
对今年的新高一,2017年就有可能参加这种新形式的高考,即成为不分文理科的第一拨。那么,大学也将在相应的时间公布专业的学科要求。从2014年到2016年逐渐过渡,到2017年就只考数学和语文,而外语变成社会化考试,会最后合成为分数。
“这样的改革,更看重三年的学习过程,为高三做准备,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该委员坦言,这其中还会加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需要过程,总体说,对学生家长都是减负,从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