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高考比清华大学少2分。我母亲不愿意重新检查试卷。试卷上的11个字使他清醒了

文/小哈谈教育

没有高考,哪有机会拼过“富二代”?

高考虽然不是成功唯一的途径,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唯一的机会。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普通家庭,而且都是没有背景的普通学生

真正的有经济实力或者有背景的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自己后代的命运。高考的分数越高,说明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越大。

因为越好的大学分数就越高,像清北。但能考上清北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普通学生,可普通学生也有逆袭的机会,就是在报志愿上面。

即便是分数不高,但专业选择好了,未来的发展不一定就会比清北差,这样的例子每年都不少见。下面要说的这个案例,就是和报志愿有关的成功案例。

高考差2分考上清华,母亲不甘心重查试卷,看到试卷上11个字就清醒了

这名学生叫梁从诫,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更是没有听说过。但熟悉历史的人肯定都知道,他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

展开全文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同样都是高材生,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儿子在影响下学习成绩也是非常的优秀。

在高考的时候母亲想让他报考清华大学,和自己一样继续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贡献。和其他学生情况不同的是,梁从诫不是低分逆袭,而是本身就很优秀,考上清华是没有问题的。

但让林徽因惊讶的是,梁从诫居然落榜了,还差了2分才能考上清华。这让林徽因不能接受也不甘心,于是重新查了试卷,结果却大吃一惊。

梁从诫的分数确实比清华低了2分,就是没考上清华,并不是母亲想象的情况。而卷面上醒目的11个大字更是彻底让其清醒过来: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这件事也是让林徽因意识到原来儿子并不喜欢建筑,只是自己喜欢所以才让孩子喜欢,后来还是尊重了孩子的决定让其学习历史。

而梁从诫也是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历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和贡献。这个案例也从侧面告诉学生和家长,高考报志愿要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多么重要。

高考报志愿,还有“这些”需要注意,家长要清楚

转眼间,距离2022的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家里有考生的家长想必很早就开始研究能报考的专业了,有看兴趣爱好的,有看就业形式的,也有看专业的收入的。

但高考报志愿不能只看这些,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喜欢的前提之下,还要看学生是否符合专业的要求视力、性别等都是限制条件。

视力比较理解,就是很多专业近视眼都不能报考,像飞行专业、航海、刑侦、部分医学专业等都是限制视力的专业。这类专业即便是学生再喜欢,学得再好,视力不合格一样不能报考。

性别上也是一样,主要是针对理工科的女生,特别是工科类专业,男生非常好就业,虽然不能说100%就业,可99%是没有问题。可女生却不是那1%,这样的专业再喜欢再优秀,毕业后一样不要。

再比如,考生的第一志愿要稳。并不是所有分数段的学生都适合冲刺,每年都有不少冲刺的学生不是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就是本科的分数最后读了专科。

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因此,第一志愿不要随便冲刺要稳。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考生的家庭环境也需要考虑。在大学里有很多的专业都是非常烧钱的,普通家庭根本支撑不起来的。

像艺术类专业、医学类专业以及部分金融类专业等,大学的学费都远超普通的专业。如果家境一般的学生报考了这些专业,毕业可能都是问题。

医学专业在30岁之前基本赚不到钱,在不停地学习当中,艺术类专业则是毕业后还需要继续投入……所以,家境也是高考报志愿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报志愿需要清楚的是,家长不必要过多的干涉,很多时候家长喜欢的专业或者想让学生报考的专业,并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不要把自己的愿望或者遗憾强加给学生,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结语

梁从诫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和其父母的影响有分不开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本人清楚的认知和努力。换言之,学生未来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不是能去做什么。在明确之后就是付出努力,没有努力一样不会走得太远。

你觉得高考报志愿什么最重要?就业率还是兴趣爱好?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